
课程咨询: 400-996-5531 / 投诉建议: 400-111-8989
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
当我们看手机时,我们在看什么?当我们有意无意地在屏幕上滑动手指,当我们犹豫着要不要点击某个图标,电光火石之间,我们的心理产生着什么变化?
抓住1秒的本能反应
用户研究表明,认知图标的时间越久,用户打开一个App的意愿就越低。再好的内容,都有可能因为用户看到图标时的一秒迟疑,从钻石变成废铁。因此,在毫秒间抓住用户的眼睛,并让用户产生明确的认知,成为交互设计的关键。
如何进行Logo升级?Instagram采用了一个非常巧妙的设计方法,大家可以参考:
1.设计师要求员工凭记忆画原来的Instagram照相机Logo,根据记忆对原来的Logo进行了简化和抽象;
2.设计师进行了大量调研,确认用户能够识别新的Logo。
也就是说,Instagram的新Logo(不论你是否喜欢)是大家记忆中对原有Logo的图案抽象,所以看起来既熟悉也新鲜。
当我们把Logo的设计问题简化为“抓住那1秒钟的本能反应”,设计等同可基本的设计科学。
从0到1与从1到N
美国信息科学与学会曾经发表过一篇文章《我们的脑子是如何处理图标的?》,通过MRI的扫描,观测大脑对文字和图案的反应,研究用户对文字和图像的敏感度差异。结果证明:图像信息远比文字需要更多大脑资源,文字记忆比图案记忆省力。很多公司的第一个Logo就是公司的名字,当一家公司还处于从0到1的初创阶段,采用文字Logo是让大家迅速记住一个品牌的最粗暴直接的方式。
但是当公司要从1到N的时候,已经积累了足够用户和产品信用。除了识别之外,Logo还需要担负公司文化和价值。当用户在脑子已经建立了文字和符号之间的联系的时候,图案可以代替公司文字,用更简洁的形式代表更丰富的、可延展的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