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课程咨询: 400-996-5531 / 投诉建议: 400-111-8989
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
数字广告领域流传一个词儿,叫“品效合一”。意思是说,在做品牌宣传的同时,也要获得足够的直接客户。
要讨论品效合一这个话题,先得搞清楚到底什么是“品”,什么是“效”。以前,不论说相声的、卖野药的、变戏法的,这些江湖行当在业务运营中都有着清晰的节奏感:他们把业务流程分为“圆粘子”和“置杵”两个阶段:
所谓“圆粘子”,就是招揽顾客,让更多的人围拢过来看。
所谓“置杵”,就是要钱,想尽办法把围观的群众转化成付费用户。
撂过地的读者(估计这样的读者比例不高)都知道,这两个阶段的目的和手段,是截然不同的。
圆粘子这个过程,可以对应于品牌广告,英文叫做“Brand Awareness”。计算广告奠基人Andrei Broder的解释对品牌广告的目的有过明确的论述,总结一下他的意思,品牌广告的目的是“创造独特良好的品牌形象,以提升长期的转化率与毛利率”。
其实,达内长沙IT培训上面的前半句说的还是方法,后半句才是目的,我们掰开揉碎解释一下。首先,提高长期的转化率,并不是说广告在当前就没有效果,而是说效果的影响需要足够持久;而提高毛利率,说的是广告活动的目标应该是相对竞品产生溢价空间,而不是通过折扣获得销量。
在传统广告时代,品牌广告的方法体系就比较成熟了,而其中最成功的重要的先驱与实践者,就是宝洁。直到今天,像加多宝这类成功的品牌广告案例,达内长沙IT培训认为仍然脱不出宝洁的方法论。
到了数字时代,品牌广告又遇到了两个新问题,即“如何选择受众”和“如何量化评估效果”。倒不是说这两个问题在传统媒体不存在,只不过那时候这两点都没有可行的手段,即使想了也是“皇上不急太监急”,急也没啥用。旧时江湖艺人圆粘子时,只根据地理簧(地域定向)、水火簧(收入水平定向)等做初步筛选,目的只是为了把那些完全不可能上钩的人排除掉;同样的道理,品牌广告的受众选择,也应该是“排除完全不可能的人”,而非“找到最可能的人”。举个例子,宣传化妆品,应该面向所有青年女性;而宣传汽车,应该面向所有有付费能力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