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课程咨询: 400-996-5531 / 投诉建议: 400-111-8989
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
(作者Jeff Standen,有着21+年经验的软件开发者。)
首先开发spike解决方案——这是我早期敏捷/极限编程所养成的习惯之一。spike解决方案是一次性原型,可以帮助你在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之前验证你是否走对路。
区别就在于原型,因为你遵循这样一个规则,在你完成研究之后,你最终会扔掉“spike”代码。所以允许你偷工减料,迅速行动,因为它不会出现在产品或代码审查中。
此方法有助于迅速发现设计的哪些部位尚不明确,而不必过早地尝试架构或设计决策。
致力于小而连贯代码块的版本控制——通过类似CVS/Subversion,每次提交都直接发送到服务器。做部分文件的提交并不简单。
随着Git的出现,只提交较大文件的若干行代码变得很容易,并且可以在push到远程代码仓库之前先本地rebase/merge提交。
用过大量框架和语言有助于我的抽象和算法思维。
编写简单的代码——我以前习惯于写复杂的代码以作为对自己的挑战。而现在的挑战是要编写优雅且简单的代码——到一种每个人都觉得他们也能做到的地步(即使他们不能)。简单代码通常来自于若干次复杂代码的迭代。
引用Antoine de Saint Exupéry的话就是:“不是没有什么可添加,而是没有什么可消减的时候,才算是达到了完美。”
最后优化——我们很容易掉入试图比用户或计算机更聪明,并且预优化各种边缘情况的陷阱。关注帕累托法则(80%的效果来自于20%的工作)。写代码,运行代码,当必要的时候专注于最大的瓶颈。这也支持保持代码库的简单。
说“不要首先优化代码”并不意味着“编写粗糙的代码”。代码总是应该精益和优雅,没有必要画蛇添足,不要将一整天的时间用在挤压剩下的10%,但其实已经能够工作良好的一些东西上。不但工作效率会下降,而且还会引进更多复杂性,解决方案变得不那么可归纳,等等。
着眼于“最重要的事情优先”——总是有一些项目领域比其他的更有趣或更具挑战性。工作于那些有趣的东西总是比工作于那些必要的东西更有诱惑。
在攻克重要部分时,将有趣部分作为一种调剂,也就是说,两者都做一点也是可以。
因此,光从这一点上说,将大的问题分解成小问题的理念是不言自明的。每个人都懂。所以,我会通过计分若干“quick wins”来开启我的一天,这能让我更有冲劲和更专注(“quick wins”可以是任何东西,包括有趣又小型的挑战),然后我会首先冲向“最重要的事情”。
了解全栈——当我刚开始干这一行的时候,没有什么比等别人做完他们那部分东西,然后我才能继续我那部分工作更糟糕的了(设计师,后端人员,前端人员,数据库人员,服务器人员,等等)。
每当我需要的东西触碰到我不懂的领域时,我会研究它。于是乎,我学会了服务器管理,数据库管理,设计,前端/后端开发,云架构等。
通过了解其他领域是做什么的,我才能写出包含它们需要的代码。
当然,其中的一些要点似乎并不是所谓的“小习惯”,但我向你保证,它们是小变化历经20年时间导致的结果。重要的行为变化并没有意义,更多的是关于我是如何频繁地练习这门技术(在过去10年时间中每年大概4000-5000个小时)。
所以,我的做法更像是去回答这个问题:“什么样的小习惯会导致更糟糕的软件和低效的生产力?”,然后反过来。